第四节 引导野性
有一个叫弗里茨·普雷格尔的小男孩,他从小失去了父亲,却受到妈妈百般疼爱。
但普雷格尔非常任性,经常淘气惹祸,不断有人上门来“告状”。面对邻居们的抱怨,他的妈妈时常偷偷落泪,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而难过。
一次,隔壁的伍德太太带着儿子找上门来,对普雷格尔的母亲生气地说:“来,看看你的儿子普雷格尔都做了些什么。”普雷格尔理直气壮地说:“汤姆,你把你母亲带来,我也不害怕!下次你再说,我还揍你。”
“看看吧!这就是你的淘气孩子!”伍德太太气得大叫起来。
母亲只好向她连连道歉。而伍德太太则冷冷地说:“这就是没有父亲管教的孩子吧。”母亲听到这话,再也忍不住了,伸手打了儿子一巴掌。
普雷格尔咬着嘴唇,眼里含着泪光说:“是他先骂我是个野孩子,我才打他的。”伍德太太不好意思地拉着孩子走了。
接下来,屋里只有儿子的抽泣声。这位母亲说:“孩子,你父亲临终时嘱咐我要好好教育你。为了你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、幸福,妈妈拼命地赚钱,从没有好好休息过,手上长满了老茧,甚至头上出现白发……”说着,母亲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眼泪,她接着说,“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自己不会轻易流泪,更不会让母亲伤心。”
听完妈妈的话后,普雷格尔马上停止了抽泣,转而握住妈妈的手说:“妈妈,我以后再也不惹您生气了,更要做一个优秀的男子汉。以后,我会让您为儿子感到自豪的。”
最后普雷格尔竟真的实现了对母亲的诺言,他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,而荣获1923年的诺贝尔奖。母亲再次落下的是骄傲和幸福的眼泪。
孩子“野性”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,缺乏责任感。父母如果唤醒孩子的责任感,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责任所在,就自然地化作有意义的实际行动了,这要比单纯地打骂孩子有效得多了。因为,孩子只有意识到自己所负的责任,才有可能担当起自身的重任,处处自律,努力拼搏,实现目标。
孩子的任性和顽皮等“野性”是父母们非常讨厌或担心的事情,害怕他们一不注意就惹出麻烦来。孩子的这些行为固然不好,但父母如果用正面的眼光审视,加以重构,从中发现孩子的一些特质,那么,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。
对于在墙上乱写乱画的小杰来说,父母应赋予她光荣的任务,可以要求她在图画本上画出斑马、狮子等等之类。父母平时可教她认识一些色彩,介绍一些著名画家等等。除了不在墙头或地板上乱写乱涂之外,还可以给孩子提供让其任意支配的画纸、彩笔等等工具,这些做法有助于引导孩子克服乱写乱涂的行为,以消耗他们的精力,去除“野性”,增长他们的见识。
对孩子来说,父母需要构想和找出适合孩子的目标或娱乐,并提供有助于孩子往这方面成长的工具,比如,游览大山大海,出去时,别忘了给他带着画夹,画笔等写生的工具。这样一来,孩子就有了发挥自己在欣赏美景时急切作画的心理冲动的机会。当引导孩子成功后,他的笑容会更灿烂。
1.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。孩子做这些的同时,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好处的,但父母需要注意是:他们始终只是一个孩子,不可对他们要求过高。孩子在即兴创作时,父母不要使用“必须”、“绝不”等字眼,避免增加孩子的压力,让爱好变成厌恶的东西。
2.父母要适时地激励孩子。如果孩子拿着一大叠“惨不忍睹”的“杰作”要求你欣赏时,你不要批判孩子,可以从中挑出几张比其他画有进步的作品,对孩子说“如果想做得和这几张一样好,就需要多努力一点。”就像爱因斯坦做出的蹩脚的小板凳,总能找出一点亮点来。
3.父母为了让孩子体验某种成功,可以有意识地策划一番。比如,父母让孩子摆一个积木,把积木弄成目标所需要的材料,让孩子很容易地摆出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除非是赞美的话,其他的一点不说,不作任何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