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水深重,夜色下,尉迟恭带着唐军秘密潜行,斥候在前方探路,一路上十分小心。足足花费了三个时辰,方才抵达永丰仓以东的一片密林处。这里位于永丰仓和隋军大营的夹角处,密林丛生,山谷众多,便于埋伏。
尉迟恭抵达之后,刚好是寅时,还处于黑暗之中,尉迟恭传令,三军抓紧时间休息,而斥候则埋伏在密林四周,查看情况,提放隋军。三军休息之后,尉迟恭却没有睡意,尽管他的眼珠带着血丝,很需要休息。
“将军,时辰还早,休息一会吧。”一名亲兵靠近了尉迟恭,低声说着的同时,递过水囊。
尉迟恭摇摇头,道:“偷袭此事,关系重大,我,睡不着啊。”尽管尉迟恭征战沙场多年,但如今摆在他的面前的,是生死的抉择,他十分清楚,这一次若是失败,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。他不想死,只能在明日的进攻中,一鼓作气,擒拿逆隋天子。
这个难度很大,但他却不得不如此做,后退只会死的更惨,除非投降,而他已经决意为秦王效力,断不会投靠他人,不然怎么对得起秦叔宝?
后背的伤疤隐隐传来痛感,那是河北一战,留下的耻辱,尉迟恭要在这一战挽回面子,尉迟恭忍不住握紧了拳头。
不知不觉,天色转亮,天边一抹鱼肚白出现了,紧接着,太阳出来了,阳光普照大地,这又是炎热的一天。尉迟恭强自按捺住心头的紧张、激动,依旧带着唐军精锐,静静的埋伏着,等待着隋军继续攻打永丰仓,然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杀出。
日头渐渐升起,躲藏在暗处的唐军斥候,不断传来了消息,隋军开始行动了,大批的战士朝着永丰仓移动,一时之间,永丰仓附近,人声鼎沸。鉴于隋军斥候密布在四周,唐军斥候只敢潜行,偷偷摸摸行事。
尉迟恭掌握的情报,只是一个大概,并没有详细的情况,隋军出动的兵力有多少,主将是谁?尉迟恭暂时还不知道。
巳时初,隋军开始攻打永丰仓,战场上厮杀的声音,震得埋伏在密林中尉迟恭的耳膜生疼,他知道,机会来了,但他仍然不能轻举妄动,他需要继续等待,等到隋军力竭的时候再杀出。
战斗打响之后,尉迟恭担心两点,永丰仓会不会被攻破?杨侑到底会不会出营?终于,有几名斥候大着胆子,靠近了隋军的指挥台,发现指挥台上,插着杨侑的金色大旗,而且指挥台四周,都是隋军的精锐,一看他们身上的铠甲,可以判定他们是禁卫军。
尉迟恭忍不住握紧的拳头,他传令下去,要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,吃食,等待着发动致命一击。
隋军高台上,杨侑依旧在喝茶,不紧不慢,带着淡淡的笑意。
杜如晦也端着茶杯品茶,隋军在猛烈地“攻打”永丰仓,依旧是做出一种姿态,让李世民认为永丰仓依旧在伪唐的掌握中。杨侑在等待的,是其他方面军的共同配合。
此时,李靖已经横扫上党,与苏定方围攻太原。太原是李渊的骑兵之地,如果一举拿下太原,李渊必定十分惶恐。在如此的局面下,李渊便只能死守长安,而对如何攻破长安,杨侑已经成竹在胸。
李世民已经退往华阴,他还会不会来,对杨侑影响不是很大。
杨侑和杜如晦聊着的时候,李世民已经从华阴县进兵,他的目的,是为了吸引杨侑的注意,从而为骁将尉迟恭提供机会。一路上,李世民大张旗鼓,军旗林立,仿佛怕杨侑不知道他前来救援似的。
杨侑很快就接到了消息,听了他便是一愣:“杜爱卿,你怎么看李世民的行为?”
杜如晦沉吟片刻,道:“依微臣之见,他的目的,恐怕是想要吸引我军注意。”
杨侑颔首,传令道:“吩咐下去,冯将军、沈将军撤回。”
独孤千山一愣,道:“陛下,若是冯将军、沈将军撤回,那李世民岂不是轻易赶到永丰仓?”
杨侑并不回答,杜如晦却是哈哈一笑,道:“你若是李世民,你敢率兵杀来吗?”
独孤千山恍然大悟。
李世民一路上大张旗鼓,杀奔永丰仓,目的在于吸引杨侑的注意力,为尉迟恭创造条件。为了提防杨侑的伏兵,李世民的行动很慢,直到响午时分,李世民才走了十里路。斥候不断传来消息,让他十分吃惊。
本来挡在永丰仓与华阴县之间的数千隋军突然撤退,意味着隋军有诈。李世民知道永丰仓的兵力不多,隋军选择在响午时分撤退,不会是因为兵力不足,也不会是因为在永丰仓受挫,所以,在听到消息的时候,李世民和房玄龄一致认为,杨侑在使诈。
房玄龄甚至告诉李世民,很有可能永丰仓已经夺下,杨侑故作姿态,是为了引诱他。房玄龄十分确凿的语气,让李世民不寒而栗,他十分清楚一旦中了埋伏之后,以他微弱的兵力,必然会被杨侑围歼。
李世民使劲摇摇头,他进兵,是在有希望一战擒获杨侑的可能下,才会以微弱的兵力进兵,可是,当最后的一点点希望都破灭的时候,李世民必然不会选择冒险。可是,最为得力的骁将尉迟恭已经深入敌后,如果撤退,那么尉迟恭几乎没有逃回的可能。
李世民犹豫,一方面,他不肯以身犯险,另一方面,又不肯放弃尉迟恭,不然,天下的人,怎么看他?又会有何人为他效力?
房玄龄看出了李世民的犹豫,轻声道:“秦王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。”
李世民身子一震,眼中原本的迷茫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,他用力地点点头,道:“既然如此,孤就撤回华阴县。不过为了让尉迟将军顺利突围,孤还要做一些事情。”
说着,李世民吩咐下去,三百士兵带着火石,准备放火烧山,吸引隋军的注意力,而他,则带着大部分撤回华阴。
此时树林茂密,正是一年最为炎热的季节,天气虽然炎热,但树木却不容易燃烧。唐兵花费了大力气,才将树木点燃,一个时辰后,大火开始蔓延,朝着东方烧去。
滚滚的浓烟杨侑看在眼中,他不觉微微皱眉,凝目向前看去,借助望远镜,他看清楚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“想不到,李世民还是逃走了。”杨侑微微摇头。
“李世民兵力不足,其人如今已经是惊弓之鸟,又怎敢与陛下交锋。”杜如晦笑着回答。
杨侑摆摆手,道:“他就算是一只将头藏在龟壳里的乌龟,朕也有办法让他露出头来。”
杨侑接着又吩咐,斥候密切探查李世民的消息,并派人灭火。三千士兵在沈光的带领下,先将火源四周的树木砍伐,再徐徐灭火。
尉迟恭藏在密林中,太阳虽然射不进密林,但藏身于此处的唐军都感到十分闷热,不少人脱掉了衣裳,露出结实的膀子,躺在地上休息。可是,时值盛夏,蚊虫很多,不少唐军刚刚躺下,就被闻讯而来的蚊虫叮咬,可谓苦不堪言。
尉迟恭身上多了许多疙瘩,痒痒的,让他忍不住去挠,挠的多了,身上到处都红红的。不少亲兵苦着脸,前来询问,什么时候可以出击?在这密林中,真的是生不如死,还不如打仗呢。
尉迟恭神色变幻,他在等待时机,他知道,秦王一定不会负他。而他,生为秦王人,死为秦王鬼。他的满腔热血,都是为秦王而流淌的。
当大火燃烧起来,浓烟滚滚的时候,尉迟恭也瞧在了眼中。他心中一喜,知道这场大火,一定是秦王所放。
秦王杀来了!一瞬间,尉迟恭的心头,涌起了这么一个念头,他猛地站起身来,低声喝道:“全军准备,出击!”
军令传达下去,唐军士兵都站起身来,斥候先行动,朝外奔去,尉迟恭率领三千骑兵,直奔杨侑所在的指挥台。唐军士兵就像一群饿极了的野狼,呼啸而去。隆隆的马蹄声,震得地面颤动起来。
尉迟恭提着马槊,眯起了眼睛,计算着与指挥台的距离,三千骑兵取了弓箭在手,一旦有敌军出现,就立刻击杀。
奔跑了约有两里,隋军指挥台已经尽收眼底,尉迟恭登上了一处山丘,已经能很清晰地看见隋军的布局以及指挥台上,杨侑那杆特别鲜艳的王旗。
虎目只是略略一扫,尉迟恭心中不由一喜。或许是杨侑太过于自负,又或者是因为秦王来袭,以至于杨侑不得不抽调兵力抵御。总之,不管何种理由,在杨侑身边的隋军士兵,并不多。以尉迟恭的眼里,估计只有一千人,而且大多是步卒。
劲风吹动尉迟恭的发梢,前方杨侑的身影若隐若现,这一战,是大唐最好的机会,也是他尉迟恭扬名天下的机会,尉迟恭举起了手中的马槊,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唐军士兵,只见他们与自己一样,都是一脸的兴奋,脸上带着红潮。
成功,就在今日,大丈夫,建功立业,正在此时。
“传本将军令,所有人只能进,不能退,若有退者,杀无赦!”尉迟恭的声音响起,他威严地看了众人一眼,带着满满的信心,他不仅是在鼓励部下,也是在鼓励自己:“隋帝就在前方,若是一战将其击杀,逆隋必然崩溃,我等,都将是大唐的功臣,荣华富贵,唾手可得!”
唐军骑兵都举起了手臂,握成拳头的手在胸口用力一锤。
尉迟恭满意地点点头,双腿一夹马腹,喝道:“随我杀!”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