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_52487手机阅读
邙山以南,隋军大营。
沙盘上,赤红色和白色、绿色的旗帜犬齿交错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呈现出复杂的局势。大帐内,杨侑手中举着马鞭,指着一处,道:“如今李元吉屯兵河内,修建了许多堡垒、哨塔,其目的虽然在于防守,但数万兵马在朕的后面,仍然不容小视。”
“朕要一心一意攻打洛阳。在此之前,无论是李元吉还是李世民,朕都要让他尝尽苦头。”杨侑又道。
杜如晦指着河内郡,道:“陛下,相对函谷关而言,李元吉所镇守的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余脉,地势相对没有那么险要,微臣以为,先拿下河内郡,方为上策。”
裴行俨也应声道:“陛下,李尚书正兵逼河内,如果陛下北上,势必会引起李元吉的恐慌。”
杨侑颔首,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沙盘,手指轻轻扣在案沿,沉默片刻,忽然抬起头,道:“杜爱卿,朕给你两万兵马,与阚陵、王雄涎两位将军留守上清宫大营。”
“喏!”一旁,杜伏威应声。
“余下诸将,收拾行李,随朕明日出兵,攻打河内郡!”杨侑朗声,做出了选择。
“喏!”大帐内,诸将轰然应诺,几乎将帐篷掀翻,又要开战了,这让这群好战分子,异常兴奋。很快,整个大营开始忙碌起来,士兵们擦亮了武器,收拾行李,准备出发,骑兵则备足了粮草,洗净了战马。
次日一早,隋军连绵数里,朝着孟津渡赶去,杨侑之所以不走小平津,是因为孟津渡地势更加开阔,从此地北上,可以直接抵达河阳。与李靖夹击李元吉。大军一路上速度并不快,一日后,方才抵达孟津渡。
沈光得到消息,立刻出关相迎,孟津渡背靠大河,历史上又叫盟津,乃是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。后来北魏又置河阳三城于南北两岸及河中沙洲上,历代为洛阳北面之要津。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此时,隋军占领了南方的关隘,而北方则被李元吉牢牢掌控,杨侑登高一看,只见大河北岸,哨塔林立,虽然不是五步一岗,三步一哨,但防备的确十分森严。看来这一次。李元吉吸取了教训,变得格外谨慎。
杜如晦看着,不免捋捋胡须,道:“陛下,听闻这一次随同李元吉出兵的,是薛万钧和魏征。”
杨侑凝视着前方,脸色如常。李元吉虽然有了准备,但杨侑已经智珠在握,因此信心满满。
“可惜薛世雄一世英名,却出了薛万钧这个混蛋。”杨侑轻轻摇头,叹息一声。当初,他从高句丽北伐归来。一路南下,薛万淑变成残疾,而薛万彻却战死沙场。薛氏兄弟是薛世雄的后人,而薛世雄忠心为国,最终忧国忧民而死,杨侑一向念及忠义,自然会爱屋及乌。对薛世雄的后人另眼相看。
那个时候,薛万淑镇守幽州,是敌人,变成残疾,只能说是各为其主,怪不得旁人。而随后,杨侑带着薛万淑亲自拜祭薛世雄的坟墓,并勒命幽州将领加以修葺,足以抵消一切。杨侑也是希望能招揽薛氏兄弟,但随着薛万彻的战死,更加坚定了薛万钧与大隋作对的想法,以至于他投奔伪唐,为李建成效力。
而魏征,这个在后世有着赫赫名声的谏臣,在李密势穷的时候,没有选择大隋,而是投靠了伪唐。两人不同的遭遇,却选择了最后的效力对象,让杨侑唏嘘不已。
“陛下,薛万钧虽然不识趣,但观看此人布防,极为严整,不可小视。”杜如晦说道。
杨侑微微颔首,薛世雄是大隋名将,而他几个儿子中,以薛万钧和薛万彻最为出名,其中,薛万彻是勇武出名,薛万钧则是智谋。对于薛万钧带兵的能力,杨侑丝毫不怀疑。此人先随柴绍击杀梁师都。后随李靖攻灭突厥、吐谷浑,战功赫赫,官至左屯卫大将军,潞国公,绝非浪得虚名。
“李元吉本身就十分骁勇,这一次有魏征这个谋士,更有智勇双全的薛万钧,这河内郡,便是硬骨头,十分难啃。”杜如晦又道。
杨侑一抬手,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唐军军旗,道:“此处应该便是河中沙洲,虽然不大,但却扼守大河渡口。不拿下此地,很难渡河。”
杜如晦点头,道:“正当先取此地,才能一鼓作气,拿下河阳。”
“传令下去,大军暂且休息两日,朕另有妙计。”杨侑缓缓说道,顿了一顿,又道:“函谷关那边,一旦有什么消息,立刻来报。”
“喏!”杜如晦应着。
函谷关。李世民皱着眉头,听着斥候的回报。
根据可靠消息,隋军在一日前,大部队拔营而起,朝着孟津渡赶去。隋军杀奔孟津渡,其含义不言而喻,那就是挥师攻打河阳,意图将李元吉赶出河内,以解后顾之忧。
刘弘基、殷开山在李世民身边,各自低着头不说话,两人在河北被擒之后,杨侑意外地将两人放走。两人对杨侑的感情十分复杂,一方面感谢杨侑不杀之恩,但另一方面,也明白这是杨侑的计谋。
自从回到关中之后,大唐皇帝对两人的恩宠日减,怀疑两人暗通隋军。两人虽然问心无愧,但也毫无办法,毕竟帝心难测,两人惶恐不可终日,生恐刘文静的遭遇,在自己的身上重演。
这一次李世民出兵,千求万恳,方才征得唐皇的同意,带走两人。就李世民的心中而言,对两人也是愧疚的,他希望通过这一次出兵,一方面证明两人的忠心,另一方面戴罪立功,重新获得唐皇的信任。
听了斥候的回报,李世民咳嗽一声,道:“杨侑小儿一向诡计多端,这一次在极大的优势下,竟然只留下了两万兵马,守卫上清宫,而他却气势汹汹率兵杀奔河内,诸位,你们怎么看?”
刘弘基和殷开山相视一眼。互相看出了心中的顾虑,于是低头不语。
尉迟敬德捋了捋袖口,朗声道:“殿下,既然隋军撤走,这是一个好机会!”
“哦?尉迟将军,你说说看。”李世民眯起了眼睛。
尉迟敬德见李世民鼓励他,施礼道:“殿下。如今齐王屯兵河内郡,就像一根鱼刺一样。卡在杨侑的喉咙里,咽不下,取不出,让杨侑不能全力进攻洛阳。如今他整兵北上,摆明了要攻打河内。既然隋军大部队已经撤退,那么上清宫必然空虚,卑职以为,若能趁着这个机会,出兵偷袭隋军。隋军必定自顾不暇。”
李世民微微一愣,尉迟敬德这话,有几分道理。趁你病,要你命,这个道理,他十分明白。对待敌人,不能客气。
身边。房玄龄抿了抿嘴,沉声道:“秦王,如今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。”
“为什么?”李世民抬头问着。
房玄龄说道:“秦王,杨侑北上,与齐王交手,看似有机会。但双方一日不曾开战,杨侑随时有可能挥师南下。殿下莫要忘了,杨侑小儿擅长诡计,多次伏兵于后。这一次,或许同样是如此。”
李世民默然不语,他几次栽在杨侑手上,都是犯了冒进的错误。这一次一定要稳扎稳打。
房玄龄又道:“河内郡多山,更有河流纵横其中,齐王抵达河内之后,一直在修建堡垒要隘,就算不能进攻,至少也能自保。杨侑利欲熏心,竟然去攻打河内,卑职猜测,没有一年半载,恐怕不能成功。殿下只需要等,等到杨侑力竭,殿下再挥师杀出,才是上策啊!”
李世民闻言,又点点头,房玄龄的话也有道理。虽然李世民恨死了杨侑,但为他人嫁衣的事情,李世民不会去做。如今看来,任由杨侑北上,才符合大唐的利益,不,准确地说,是符合他李世民的利益。
想到此,李世民下定了决心,他奋然站起来,道:“玄龄一语惊醒梦中人,孤决定了,就在这函谷关,等待隋军力竭,伺机一举将其歼灭。”说着,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。
刘弘基和殷开山抬头相视一眼,继续闷头不语。
河内县。李元吉驻扎重兵在此。河内地控太行陉,背靠天井关,只要掌控了此地,便可以顺利出入并州。由于河内的的特殊性,李元吉听从魏征的建议,屯兵在河内,并让薛万钧率兵五千,镇守河阳,牢牢控制住了孟津渡。只要牢牢掌控了这两个地方,纵然有千军万马,隋军也不得入。
李元吉在单雄信撤出河内郡之后,很好地利用了郑军修建的堡垒、哨楼,并依靠太行山的有利地势,进行了增补修建,将河内防线建设的更加固若金汤。
李靖率兵杀来的消息,早就被李元吉得知。对于李靖,李元吉十分憎恨,因为在他看来,李靖是彻头彻尾的叛徒。当初他口口声声,说自愿去大兴城做卧底,但当杨侑给了他足够的荣华富贵的时候,此人立刻选择了叛变,并屡屡献计,大破唐军。
可以说,在李元吉的心中,如果最为憎恨的人是杨侑的话,那么李靖当仁不让,排在第二。李元吉恨不得将李靖千刀万剐,然后扔进油锅里狠狠地炸,方才解心头之恨。
如今李靖率兵杀来,却在沁水东岸停驻不前,这让李元吉颇为高兴,忍不住多喝了几杯酒。但很快,李元吉再也乐不起来了,因为他的另一个死对头,杨侑率兵进驻孟津渡,准备攻打河阳。
或许是心中有了阴影,李元吉对杨侑有些恐惧,听闻这个消息,他立刻召集了太子的心腹谋士魏征,以及记室参军事荣九思、户曹武士逸、典签裴宣俨等齐王府的部将,商议如何对付杨侑的进逼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。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