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始十年(249年)二月五日,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。司马懿奉郭太后之令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,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,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、擅权营私,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,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,关闭洛阳城门。
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,接管曹爽的职权;王观行中领军事,接管曹羲的禁军。曹爽接到弹劾表后,一时惊慌失措,不敢告知曹芳。
于是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,砍伐树木建成鹿角,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。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,跑到高平陵会合曹爽。
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,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。见曹爽没有主见,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,然后占据许都,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印章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。
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。
司马懿怕曹爽拼死一搏,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,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,便可保留爵位。
蒋济也写信给曹爽,称司马懿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,不会伤害他们,可以保他们富贵。
曹爽想了一夜,认定司马懿不过是欲令他与他的兄弟们放弃兵权,于是决定放弃抵抗,而请皇帝罢免自己,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。
当曹爽解下印绶时,主簿杨综劝道:“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,难道要放弃这些权位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?”
但曹爽不听从,桓范也大哭道:“曹子丹大英雄,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!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!”
曹爽兄弟被免职后,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,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,命人日夜监视。
曹爽兄弟内心不安心,欲要试探司马懿的心意,于是声称食物不足,向司马懿要求食物。
之后司马懿送来食物,曹爽兄弟十分高兴,自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。
但不久后,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,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,于是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,二月九日一起被屠灭三族。
在这一过程中,十七岁的曹芳犹如一位看客,坐观司马懿与曹爽争斗,几乎没有采取一丝夺权措施。
高平陵之变后,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大权,曹芳之前是曹爽的傀儡,现在变成了是司马氏的傀儡。
两年后,司马懿去世,他也想要效仿周文王,于是没有夺取曹魏的政权而是让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。
嘉平六年(254年)二月,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,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,事情败露,被司马师灭族。
后司马师逼曹芳废黜张皇后,改立王皇后。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,司马师则担心后患,秘密图谋废黜曹芳。
嘉平六年(254年)九月,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,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、沉迷女色、废弃讲学、弃辱儒士、与优人、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、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、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,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,得到许可。
曹芳搬出洛阳,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,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。
正元元年(254年),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,打算推立彭城王曹据为帝,因郭太后的执意要求,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大魏皇帝。
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孙,东海王曹霖的庶出长子。正始五年(244年),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。曹髦从小好学,才慧早成,有祖父曹丕的风范。
同年十月四日,他到达京都洛阳北郊邙山的玄武馆。群臣奏请他住在前殿,曹髦回答说前殿乃先帝寝殿,不敢越礼,于是暂住在西厢房中。群臣又奏请以天子之礼迎他入京,他仍不同意。
正元元年(254年)十月七日,曹髦派身边的一批侍从官员到国内各地巡视,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,慰问地方官员和百姓,同时调查有无冤案和官员失职的情况。
八日,授予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全国兵马及京师内外诸军的权力,并特许大将军朝拜时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,向君王奏事时只称官职不直呼姓名,还可以穿鞋佩剑上殿。
十九日,曹髦命礼官评定在废立天子过程中出谋献策的公卿朝臣们的功劳,并按功绩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。
正元二年(255年)正月十二日,镇东将军毋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,二十五日,大将军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。经过几番激战,毋丘俭战死,文钦逃往孙吴,然而司马师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文钦之子文鸯惊得眼球掉落,病上加病。
“叛乱”平息不久,司马师在许都已奄奄一息。他自料性命难保,就派人从洛阳叫来了司马昭,对他说:“我估计自己不行了,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。”
话未说完,司马师一命呜呼了。
消息传到宫中,曹髦大喜,他意识到这是夺权的好机会,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都,让尚书傅嘏“率六军还京师”,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。
不料,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,他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。
这样一来,曹髦的计划落了空。为避免引起更严重的祸乱,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实,封司马昭为大将军。
从此,司马昭独掌大权。一次宝贵的翻身机会,就这样与曹髦失之交臂。
正元二年(255年)二月十二日,东吴大将孙峻率军号称十万开至寿春。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率部迎击,斩杀吴左将军留赞,并将捷报送到京都。